图书馆公益属性何必乞丐来验证
从2003年起,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,包括乞丐和拾荒者。他们的底线是,只要你的穿着和举止不是特别出格,比如赤膊或大声喧哗,都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、休息、听音乐甚至会朋友。
其实算起来,杭州市图书馆的免费开放政策已经实施8个春秋。其间,不知是否有人做过统计,这种公益政策惠及多少爱书之人。但这一真正的惠民之举却由于“乞丐”的准入,才刚刚受到关注。
诚如杭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所说,“这也算新闻吗?我们一直觉得,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。”图书馆的公益属性要沦落到通过一个网络噱头来验证,这凸显出广大公共设施本应具备的公益属性严重缺位的问题。
问题的产生和以下现象密不可分——多年以来,人们已经习惯性地将许多公共设施与官僚作风挂上钩。本该是为公众无偿服务的机构,却总是摆着一副衙门面孔。以图书馆为例,门难进、脸难看并不少见,且不说办借书证需要押金,诸如存包费、中(外文)图书保证金、典藏书阅览费、复制(扫描)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,都难脱从读者身上盘剥牟利。
这种将公共设施变身为获利工具的事件,也同样发生在其他领域。诸如为公众锻炼提供的健身设施、娱乐设施等等,往往异化为个别单位赚钱的手段。明明是公立体育馆却向公众收取昂贵的场地费,文化宫、青少年活动中心则变成了商业性质的电影院、办起了各种课后补习班……
在这些公共设施工作的人员,本应该处在为民众服务的岗位,却养成高高在上、颐指气使的不良作风。上班时间,动辄要么是无人在岗,让公众等到“花儿都谢了”;要么是服务态度极差,想办个手续推三阻四;要么干脆将服务人群划为三六九等,用学历、职称等条件人为地将许多本应有权接受服务的人群拒之门外……
其实,公共设施天然具有的属性就应当是公益属性。盖因维系他们日常开支的收入往往来自国家或者地方财政,而从根本上说是纳税人养活了他们,为何反过来,由乞丐来验证公共设施的公益属性。
公共设施应当是城市中一处重要的免费公众空间,更像是城市的灵魂和心脏。因为公共设施是能够聚合人群的地方,是使人和人之间发生紧密联系的地方,也是人们最能体会到城市人情冷暖的所在。一座健康发展、朝气蓬勃的城市,应当具备完善公益属性的服务体系。
如果像图书馆一样的公共设施都能真正姓公,街上的流浪者会不会少一点?让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地活着,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温暖。当然,包括乞丐在内的公民,在使用公共设施时都应遵守公德。像在读书馆看书时胡乱翻扯书籍,甚至撕书的人,不是没有。要让这些公共设施发挥其真正价值,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富于公共思想的管理服务,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珍惜、善待和配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