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科书的争议陈勇健
首相署副部长慕鲁基亚日前针对马来文学中五教材--由马来文豪,1996年国家文学家阿都拉胡赛因撰写的小说《连环扣》(Interlok)里出现「paria」(贱民)字眼而提出抗议。国大党署理主席苏巴马廉也呼吁副首相慕尤丁,尽快取消此书为指定读物。
本人不知晓这本书,毕竟我中五时期所指定的并非此部小说,更妄谈其内容。但该书歧视印裔为「贱民」的内容,到底是刻意的,抑或是在象征某些事情?毕竟这部作品已是马来文学经典的一部分,若是有种族歧视成分,为何政府没察觉,还将其定位中五马来文学教科书?这都有待学者去研究分析,而非政客出面便定夺著作的生死。
「Paria」何解?其为印度种性制度的特定阶层族群,他们分布于印度南部的各邦(州),包括淡米尔纳德邦,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。犹如日本长期被歧视的族群「部落民」,其祖先实为被当权者放逐到特定区域的流民,所以「Paria」亦然。至于为何慕鲁基亚等会对此词如此敏感,这也许只有印裔族群才得以了解,这和华裔先民早期被迫卖「猪仔」到海外谋生有异曲同工之处,当然性质上则不同。
「Paria」如今可演化为骂人的词汇,用来指称某人「很烂」,但识得更深层意义的人最好少用为佳,毕竟它蕴含着阶级歧视的敏感词汇。种性制度并非涉及所有印裔大马人,而大马印裔除了来自不同的邦,宗教信仰非常多元。慕鲁基亚运用「印裔社会」是否有点不恰当?教育部应当调查清楚才能定夺,否则坏了我国马来大文豪的名誉,那该如何是好?
不过,「贱民事件」让我想起一部美国现代文学经典--哈帕李的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(To Kill A Mockingbird),这部招惹美国数个州攻击,并长期列为禁书的文学大作,里头所蕴含的歧视字眼何止「黑鬼」(nigger)?
这部小说的中心思想,是批判种族主义和阶级歧视;书里所运用的词汇莫过于当时民间、特定区域人们的话语,以南部的虚构城市梅冈城中,为反映现实的不公与矛盾激化的社会现象。哈帕李却因此被指为「种族主义者」,该书遭到严重批判为不和谐、渎神、教坏小孩等而被禁。
如今,日渐成熟的美国社会已改观,并将其指定为斥责种族偏见的教材。若《连环扣》是这样的一本书,那慕鲁基亚就糗大了。
http://www2.orientaldaily.com.my/fread/210308RA1BNR191Q06mJ1t2R1iQe2vB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